方圓資本鄭娟:風險與機會並存,當下市場環境給予更多投資機遇

2023年6月28日,招銀國際於蘇州舉辦“招銀國際蘇州醫藥投資峰會”,該峰會匯集了一眾中國優秀醫療企業及知名投資機構出席,共同探討中國醫療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在一場以“如何看待醫療行業投資的危與機”為主題的圓桌論壇中,方圓資本創始合夥人鄭娟女士受邀與清池資本創始人李彬、真脈投資創始人王婷以及招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張浩,圍繞行業投資話題進行深度交流。

以下為鄭娟女士發言整理的內容:

目前由於二級市場的極端環境,是否會影響一級市場的投資節奏?以及投資標的如何選擇?

生物醫藥二級市場走勢在2021年7、8月達到高點後,就一路往下走,在2022年底達到市場低點。這樣的二級市場價格走勢以及估值的大幅度回調,必然會影響一級市場投資的信心和觀點。但正是因為現在二級市場的環境惡劣,令生物醫藥投資回歸到理性,大家更加關注公司自身的創新能力,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經過這十年發展,無論是在藥物研發技術還是政策監管及市場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以在整體投資速度放緩後,可以給我們更多的時間,讓我們更理性、更成熟的思考。靜下心去尋找那些真正我們比較認同的,潛力賽道裡的優質企業。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賽道及公司,也能以不錯的估值挖掘到潛力公司。

所以我覺得,如果把整個時間的維度拉開來看,是有非常好的一面。尤其是對一級市場的投資,現在是一個不錯的機會。隨著今年年初開放,我們和公司的互動也逐漸增加,開始積極的進行投資的部署,並且也鎖定了一些不錯的目標。

從退出路徑上,在A股和港股之間要如何選擇?什麼類型的企業考慮A股退出,什麼類型考慮港股退出?

上市退出的地點選擇還是要以公司本身的業務性質和定位為主,我們尊重公司的意願。在科創板還沒有推出時,18A就凸顯了它的稀缺性,所以當時的生物醫藥公司大部分都是搭建海外架構,計劃來香港上市。後續伴隨科創板出台,與港股18A搭配,為生物醫藥公司提供不同的上市途徑。對於生物醫藥公司選擇哪裡上市,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看公司本身,它的技術研發實力以及團隊運作能力。公司需要人民幣,我們就盡量用人民幣投資,公司需要美元,我們就用美元來投資。

港股和科創板之間並非一種非此即彼的關係,我們看到很多優質企業通過先18A後科創板的方式在兩地上市,相當於公司在兩個市場都受到了投資人的認可。因此,隨著不同資本市場互通互聯程度的加深加密,上市地對於公司IPO後股價表現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小,只有把自己的技術真正發揮到極致,做出有意義的產品,契合行業發展和國家戰略的需要,才能持續為公司股東創造價值。

目前看好哪些新模式、新賽道,以及他們的發展是怎樣的?未來潛力如何?

我們在2020年就開始關注AI+藥物研發這個賽道,投資了晶泰科技。彼時的晶泰科技是一家在藥物晶型預測和優化方面具有良好口碑和豐富經驗的公司,和大量海外及本土企業達成了合作。經過3年的發展,晶泰科技已經成長成為全鏈條的AI+藥物研發的代表性公司。在2021年新冠疫情期間,美國藥企輝瑞利用晶泰科技的AI預測算法結合實驗驗證,加速了新冠特效藥PAXLOVID的研發,僅用了6週就確認了該候選藥物的優勢晶型,用於後續的開發和生產,大大縮短了藥物研發的時間。 PAXLOVID也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針對新冠“迄今為止治療高危患者的最好選擇”。今年5月,晶泰科技與國際大藥企禮來藥業簽署一項AI小分子新藥發現合作,晶泰科技利用其特有的小分子藥物發現平台研發首創新藥,填補為滿足的臨床用藥需要。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藥企利用科技,如AI,來加速藥物的研發,AI+藥物研發的市場潛力以及可拓展性也會越來越大。

除了AI+藥物研發之外,我們也重點關注細胞治療、核酸藥物及基因編輯等前沿療法。像合成生物學這種把傳統生物學和工程學相結合的領域,醫藥領域的上游企業也是我們關注以及投資的方向。

展望5-10年,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可能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未來5-10年,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有很多長線趨勢:

第一是對於“真創新”的鼓勵,集採政策向溫和方向發展、政府合理控制降價幅度、各類政策鼓勵創新及差異化等,都在鼓勵企業做源頭創新。同時,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實驗室領先成果在很短的時間內從實驗室走到了工業界,這些源頭創新的成果不僅可以填補國內的空白,和海外公司相比,也具有相當程度的競爭力;

第二是國產替代的進一步深化,目前中國本土的藥企和械企的數量較多,但整體依舊呈現規模較小且分散的局面,整體的附加值和利潤率有限,許多核心領域跨國企業市場份額依然較高。現在的主流越來越強調“自主可控”,許多本土細分賽道的頭部公司持續增加研發投入,提升自身技術創新能力,在很多核心領域和核心品種持續進行進口替代。

第三是醫療新基建的快速發展,這主要來自新冠疫情的催化。 2022年9月,國家衛健委設立了超過2,000億人民幣的專項資金支持,希望可以彌補醫療資源供給測的結構性短板問題,這些資金將用於三級醫院擴容和基層醫院提質等方面,將盤活一系列耗材設備及醫療服務基礎設施的市場。

除以上三點,“大型成熟藥企+新興創業企業”的密切合作將有機會在未來越來越明顯。之前一段時間,由於本土創新公司的創始團隊和創始記音受海外因素影響,主要合作對象和合作目的都以海外市場為主,如我們投資的加科思在2020年和美國大藥企艾伯維(AbbVie)達成近10億美元的交易。伴隨國內創新環境的不斷改善、創新資源的不斷傾斜、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深入,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本土大型成熟藥企和新興創新企業的合作。據不完全統計,僅2022年一年時間,正大天晴、石藥、上藥、復星等公司就頻繁和本土新興創業企業達成合作,相信這一趨勢在未來也會越來越多。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中國生物醫藥行業長坡厚雪,我們堅持踏實、穩健的投資,篩選真正具有創新精神和技術優勢的創業團隊,利用我們的生態圈全方位做好投後賦能,陪伴企業一路前行,創造更大的價值。

方圓金融集團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獲取更多最新消息​